微生物限度測定儀操作流程詳細介紹:
1.前期準備
設備檢查:使用前需仔細查看抽濾管路是否破損、漏氣,各部件連接是否穩固;確認真空泵運行正常,控制系統顯示與操作功能完好;同時確保設備接地良好以保障用電安全。
環境要求:儀器應放置在潔凈、無塵、溫濕度適宜的實驗室中,理想溫度范圍為18℃–26℃,相對濕度保持在45%–65%。檢測過程需在無菌操作臺內進行,提前開啟紫外燈滅菌30分鐘以上,隨后運行風機凈化空氣。
耗材與試劑準備:準備好經過嚴格滅菌處理的無菌濾膜、過濾杯、集菌培養器等耗材,以及稀釋劑、沖洗液和培養基等試劑。所有物品均需在有效期內使用,并確保其無菌狀態。
2.儀器預熱與參數設置:接通電源并打開設備開關,預熱5–10分鐘。根據檢測標準和供試品特性,在控制系統上設置合適的抽濾時間與壓力,一般抽濾壓力控制在-0.08MPa至-0.02MPa之間,抽濾時間則依據溶液體積而定。
3.樣品處理與過濾:在無菌操作臺中,將供試品按規定方法稀釋制備成溶液,倒入安裝于儀器上的過濾杯內,迅速覆蓋無菌濾膜并旋緊杯蓋。啟動抽濾系統,使溶液通過濾膜,若樣品存在抑菌成分,需用適量沖洗液沖洗濾膜以消除抑菌作用。
4.濾膜轉移與培養:抽濾完成后,關閉系統,在無菌條件下用鑷子將截留微生物的濾膜轉移至含有對應培養基的集菌培養器中,保證濾膜與培養基充分接觸。然后將培養器放入恒溫培養箱,按照微生物種類設定培養溫度和時間,如細菌通常在30℃–35℃下培養3–5天,霉菌和酵母菌則在23℃–28℃下培養5–7天。
5.結果觀察與分析:培養結束后,對培養基上的菌落進行計數和鑒定,依據相關標準判斷供試品是否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若結果異常,需復查檢測過程。
1.抽濾速度過慢:可能是濾膜堵塞、管路不暢或真空泵負壓不足所致。此時可更換濾膜,檢查并清理抽濾管路,或者對真空泵進行維護保養、更換真空泵油。
2.菌落計數異常:原因可能包括樣品污染、操作不規范、培養基問題等。需要重新檢查樣品制備過程,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范,檢查培養基的配制與滅菌情況,必要時更換培養基。
3.設備運行故障:如出現異常噪音、控制系統失靈等問題,應立即停止使用設備,聯系專業維修人員進行檢修,切勿自行拆卸設備。
